成都市美术馆发闭馆公告,布展开启,2023成都双年展首批作品来了_全球热闻
成都市美术馆今(20)日发出闭馆公告,公告称:成都市美术馆A、B区即日起闭馆至2023年7月15日,期间将进行2023成都双年展布展工作,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2023成都双年展将于7月16日拉开帷幕,据悉,目前2023成都双年展首批作品已到馆。成都市美术馆也对首批部分作品进行了介绍:
(资料图)
傅中望 —《众生相》
傅中望 /《众生相》
425cm×90cm×213cm/金属/2002年
知名艺术家傅中望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感受与态度,建构着新形态下的精神空间。
这次双年展,傅中望带来了最新的金属雕塑作品《众生相》,三排共24个钻石状金属制品叠在一起,像一个合唱团,每一个折面反射出不同的人形,像极了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
景晓雷 —《零度空间》
景晓雷/《零度空间》
140x160x350cm(底座200cm)/不锈钢/2016年
青年雕塑家景晓雷的作品带有80后的典型群体特征,强调对时代表征的体验与表达,尤其在语言的创新上,追求具有未来感的造型探索,个性化风格鲜明。
《零度空间》以艺术行走的方式呈现了时间与空间的文化关联。沙漠之中,地坛之上,作品串联起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雕塑与场域构成了关于“天、地、人”的主题剧场,同时蕴匿了关于后人类的未来主题想象。
罗敏 —《阅读记账录》系列
罗敏/《阅读记账录》系列(部分)
200x150cm*2、70x70cm*2/布面油画、木板油画、木板、纸本、墨/2023年
知名艺术家罗敏,试图用一种纯粹而朴素的语言去作画,从而寻找到通往自己相对独立、封闭、单纯的精神家园。
《阅读记账录》整个作品由50多件小作品组合成两件200x150cm的作品,构成整体《阅读记账录》,配合两件尺寸不超过70x70cm的文本作品,来介绍每一件作品的出处记载,用传统的小楷书写。整个作品试图通过对艺术家的阅读图文经验,传递一种自己作品和“考古”之间的关联,挖掘一种美学的连接和出处,再让观者用博物馆看展的方式—观作品的同时关注作品的图释,来带入到对作品的理解中。
汪正虹 —《旺娃娃-吹泡泡》
汪正虹 /《旺娃娃-吹泡泡》
140x130x200cm/不锈钢/2022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家汪正虹,一直以来希望将当代雕塑与当代艺术首饰有机结合,长期投身于当代艺术与工艺美术相关创作和教学研究和实践。
她的“不倒翁系列”作品是今天人类精神的隐喻。这是因为今天我们的世界进入结构性调整,一切顺理成章的事情都将被重新理解,一切固定的关系都被打破,这时人们便开始重新反思生活、生命的意义,以及我和他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一种存在主义哲思重新回归——人的存在没有本质,它的意义产生于“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各种努力”。正如经历过20世纪最动荡岁月的萨特所言:“存在先于本质”。汪正虹创作的“不倒翁”就是她对于这个时代精神的理解。
珍妮·沃尔什 —《行动潜力》
珍妮·沃尔什/《行动潜力》
240x170x130cm/玻璃、铜、电子设备/2016年
英国艺术家珍妮·沃尔什曾在塞恩斯伯里威康神经回路和行为研究所工作。她从玻璃的美学品质与材料特性出发,采用传统的玻璃技术创造了一系列反映神经元形式的独立式玻璃雕塑。
她此次参展的装置作品——《行动潜力》,受到玻璃材质在科学创新中的运用和电在刺激神经通路中的作用的历史影响,将玻璃的惰性和绝缘特性与铜的导电特性相结合,以光序列代表神经冲动,反映人体神经通路。只要你接近这件交互灯光作品雕塑,就能激活雕塑光路。
2023成都双年展共有来自26个国家(地区)的241位艺术家参展。作为成都的本土参展艺术家,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画院专职画家魏葵致力于用艺术的方式,重现他青少年时代对一个城市的情感和记忆。他此次参展的作品“曹家巷工人村系列”就力图通过水墨、场景装置、影像等综合媒介来表达艺术对人文,特别是近几十年城市发展的观照,更表现了他对成都的深厚感情。
魏葵认为,每个人对城市的记忆,它是一个集体意识,需要艺术家用一种个体的、特别的、特殊的方式和媒介,形成一种载体,为这个城市留下痕迹。这也是本次双年展“时间引力”的主题所在,是艺术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别关照。
编辑 苏静 据成都市美术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标签: